吕布三姓家奴的故事
吕布“三姓家奴”的故事源于三国时期吕布在仕途中与三个不同主公的复杂关系。他的这个绰号主要体现了他的忠诚度问题以及与不同主公间的矛盾,最终被后人视为一种贬义的评价。
以下是详细的故事发展过程:
第一姓:丁原
- 吕布投靠丁原
- 吕布最初在并州刺史丁原的麾下效力。
- 丁原赏识吕布的勇猛,将他收为义子。
- 吕布在丁原手下展现了自己的武艺高超,得到了重用。
- 丁原被董卓挑拨杀害
- 董卓入洛阳后,试图拉拢丁原,共同控制朝政,但被丁原拒绝。
- 董卓于是策反吕布,用金钱和良马(赤兔马)作为诱惑,并许诺给予高官厚禄。
- 吕布贪图利益,转而杀害了义父丁原,投奔董卓。
- 从此,吕布背负了“弑父投敌”的骂名。
第二姓:董卓
- 吕布成董卓义子
- 吕布投靠董卓后,被董卓视为得力助手,收为义子,甚至将其比作自己的心腹。
- 吕布因勇猛无敌,成为董卓身边的第一猛将,多次为董卓征战四方。
- 吕布杀董卓
- 董卓专权暴虐,引发群臣不满,尤其是司徒王允设计欲除董卓。
- 王允借美人计,用貂蝉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。
- 吕布因貂蝉对董卓积怨颇深,再加上王允的挑拨,最终在长安亲手刺杀董卓。
- 杀死董卓后,吕布迎来了短暂的权力高峰,但他的信任危机进一步加深。
第三姓:袁绍、张杨等人
- 吕布投靠袁绍
- 杀董卓后,吕布在长安的权力不稳,被李傕、郭汜击败,只能出逃。
- 他辗转投靠袁绍,但因不合群,没能久留。
- 袁绍手下田丰劝阻袁绍不要重用吕布,称其反复无常,最终吕布再次流浪。
- 吕布投奔张杨
- 吕布短暂依附张杨,但因张杨实力不足,吕布也未能获得发展空间。
依附刘备与曹操
- 吕布占据徐州
- 吕布辗转至徐州,趁刘备对付袁术时,袭取徐州,并占据此地自立。
- 刘备无奈只得暂时投靠吕布,二人关系表面和睦,但暗中敌视。
- 吕布败于曹操
- 吕布为扩张势力,多次得罪刘备和曹操,最终曹操亲率大军攻打吕布。
- 吕布因内部叛变在下邳城被俘,向曹操请求投降,但因刘备劝阻,曹操将吕布斩杀。
“三姓家奴”的评价
- 三姓的含义:
- 丁原、董卓和吕布投降的其他主公(如张杨等)共同构成了吕布“三姓”的出处。
- 这个称呼最初是曹操的嘲讽,后来成为吕布不忠义的象征。
- 后人评价:
- 吕布虽然武艺超群,但他为人反复无常,缺乏忠义,因而被贴上“叛徒”的标签。
- “三姓家奴”虽是侮辱性称呼,但也体现了吕布仕途的复杂性与其忠诚度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