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一名Opt员工竟能击垮一家美国企业?

本文通过深度访谈,还原了一家被诽谤为OPT挂靠机构的初创企业运营客服石柳的亲身经历,揭示由Opt身份引发的鲜为人知的美国公司系统性风险。

事件回顾

2020年初,石柳任职的一家初创企业被诽谤为Opt挂靠机构,一家地区报纸NBC Bay Area通过春秋笔法渲染这家公司挂靠3000人,同时由于业绩不佳,公司宣告倒闭,这下地区报纸单方面宣布胜利,多家中文自媒体纷纷跟风翻译这篇危言耸听的报道,更有移民律师趁机打广告炒作焦虑强迫留学生去找他们咨询。

石柳告诉我们,当时公司确实有一些Opt员工,由于找工作的压力,他们并没有投入太多时间在公司的工作上。同时公司没有任何所谓的挂靠行为。Opt员工曾经误以为$380美元交给USCIS的费用是给公司的挂靠费用。实际上,这笔钱是交给USCIS的申请费用。

石柳表示,市面上有些公司是可能以挂靠为主,他听说手续费在$200 ~ $300之间。但他所在的公司并不是这样,公司出于社会责任感,给Opt员工提供了一个合法的工作机会。公司也曾经尝试过给Opt员工提供一些培训,但由于Opt 员工配合程度不高,最终效果不佳。

沟通记录

石柳向我们提供了他与一名Opt员工的沟通记录,当时是公司宣告倒闭之后,人心惶惶的时候。

“现在看,当时什么事情都没有,就是别有用心的人在炒作焦虑。”石柳无奈的说,“当时非常多的人整天来找我们,试探这个暗示那个,就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。”

“当时很多人都转发这些新闻,恐遭遣返什么的”,石柳苦笑,“现在2025了,你看哪些遣返了?”

聊天记录

“我一开始尝试解释中文这些自媒体是移民律师充值打广告,你看波士顿的消费指南都能对遣返问题发表评论了。还指出来是哪个律师打广告,根本没用。”

石柳和Atomeocean说,“这些人被焦虑情绪彻底控制了,整天在恐惧公司被查。”

聊天记录

随着采访的深入,石柳也回忆说后来他索性放弃了讲道理,直接和对方说如果害怕的话,不要在简历或linkedin中提到公司工作经历。令他不舒服的是,员工只是单方面来找他宣泄情绪,完全不透露任何信息,他想帮忙的信息员工直接不回复。

聊天记录

后来石柳就陷入了纠结,由于公司已经倒闭,他没办法找到上级反映。但本质的善良又让他想帮助这些员工。在采访中他表示,因为自己曾经也是Opt,能理解员工们的焦虑。“但我不知道的是,因为美国政治压力和移民律师广告,凡是和Opt 挂靠沾边的都被看做恶人和骗子。”

聊天记录

从下面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出,石柳在想办法安抚员工的情绪,也想帮忙解决问题。但员工已经被焦虑情绪控制了,从1月离职到3 月想重新入职。“她在说谎,根本没有在问的朋友”,石柳说,“现在回看当时的我很愚蠢了。这个员工没有把我当成一个人,而是一个Api只想试探公司是否还在开着。”

聊天记录聊天记录聊天记录聊天记录

拿到具体日期后,员工秒删了石柳的微信。

石柳说“现在才知道都是生意而已。刚入职做Opt员工客服岗位培训的时候,公司强调要以人为本,需要换位思考Opt 员工刚刚毕业想要更多时间找工作的想法。”说到这里石柳干笑了一下,“很多员工会花几百美元和律师聊半小时,还心满意足的。反过来我这边当个免费情绪沙包他们还嫌脏了微信。”

“那现在你后悔那时候的帮助吗?”

对于这个问题,石柳沉默了一会儿。“那时也是被焦虑情绪带偏了,还有疫情什么的人都慌了。事情都过去了,现在听说也没有200美元就能挂靠opt这种价格了。Anyway 没有公司被查哈哈哈,大家都安全了,是个平安夜。”石柳还开了个玩笑,“但这个记录我留在手机里很长时间,后来才理解工作上和客户之间只是利益的交换,不需要涉及其他的。我后来疫情在家改行做主播了,必须刷礼物才能和我连麦聊一会儿,都是这个记录教给我的道理,如果把自己免费送出,那对方也会把你看的一文不值。”

微信头像

保留微信信息验证采访真实性,侵删。

对Opt工作的启发

除了上面的人生道理,石柳说虽然现在自己已经不在公司工作了,但他还是想给想雇佣Opt员工的企业一些建议。

Opt员工在职时间会频繁变动

“虽然Opt可以打多份工,但很多同学不知道,还以为在美国入职离职像U盘插拔一样简单。” 石柳提醒到,公司雇佣Opt员工时,需要记录好他们的入职和离职时间,因为美国有失业期的限制。也做好他们会随时离职的准备。

保留公开的工作记录

美国政治压力加上部分移民律师善于起哄,Opt员工普遍刚刚毕业缺少社会经验,会被PUA到陷入焦虑。所以公司必须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来引导Opt员工留下公开的工作记录。

“这样会提高公司的运营成本,公司必须专门派人来准备Opt员工工作的内容,还要做Mentor导师,但是不做的话后果更麻烦。”石柳建议到,“如果什么都不做,Opt 员工会轻信外界的诽谤认为自己是挂靠,违法,会被活捉后用手榴弹枪毙,或上交自己银行账号密码给佛伯乐换取被遣返回国的优待。你们别笑确实有胆子小的员工的。”

“不过严肃的说,焦虑起来人是有可能钻牛角尖的,所以要防患于未然。我也听说有挂靠公司收$300就做了甩手掌柜,这样对员工不负责任,对公司更不负责任。保持记录工作内容的习惯,相较于后面担惊受怕和签证的隐患,投入的成本其实不多,而且必须。”

Opt员工不会被查

“被诽谤为,风险都是公司的,更不用说骂名。”石柳表示,“员工没有任何风险,反而我听说佛伯乐会诱供让员工指控公司是做挂靠的,美式欺骗那一套,什么只要你说都是公司指使的you will be all right,稍微一吓唬Opt员工就开始自我反省了。”

他顿了顿,补充到,

“更可气的是,一旦焦虑,Opt员工整个世界谁都信除了公司的人。讲道理公司的人才是最熟悉工作内容,而且最利益相关应该站在同一个立场的。但你看聊天记录,员工根本没把我当人看,我问的问题故意无视,怕我不提供回答还骗我说会帮助她和一个朋友。”

五年过去了,什么事都没有发生,石柳和我们说现在自己去了微软工作,这件事让他不再那么圣母,也见识到了焦虑的威力。

“这几年陆续听说公司的员工出入境没问题,一部分快的都拿到绿卡或485了,想想当年都可笑,被几个广告吓成那个样子。人还是首先对自己负责任,青春过去就过去了,不会再回来了。”

CC BY-NC-ND 4.0

版权声明

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4.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。

转载需满足以下条件:

  • 显著标注原作者及来源
  • 不得用于商业目的
  • 禁止任何形式的修改或演绎